找到相关内容1085篇,用时10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境相章

    先后,言大先生者,以造种待大种增上,义说为大先造耳,非实有先后也。若言有先后者,则其先 者当在何世,后之距先又经如干时分耶。倘不能说明之,即 不应持有先后矣。设有说言,诸大生于昨午,造色之生后于诸大三剎...

    熊十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5170835.html
  • 敦煌佛经写卷题记之现实性

    取次,若为故违,先罚所由纲  管,后科本身,一一检点。每夜燃灯壹盏准式。僧尼每夜不得  欠少一人。抑判官等、每夜巡检。判官若怠慢□公事、亦招科  罚、其外仰诸寺画时分付、不得违时者。天复二年四月二十八...

    罗汀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5971065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佛陀的心愿,于藏经楼见〈牧牛图颂〉,山中参究禅境得得,清晨读〈母子铭〉悠然而生出世之想。法师说:“一日清晨,天未放晓,大殿响起晨钟,我带著一册《憨山大师年谱》,从大殿旁拾级而上,在那疏星晓风的欲曙时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
  • 《法华经》导读

    概念了。“五时八教”是把佛陀讲法的时分为五个阶段,第一个叫华严时,第二个叫阿含时,第三个叫方等时,第四个叫般若时,第五个叫法华涅槃时。如果你用历史考证学的方法,说阿含的候,佛陀也有讲大乘的,不是那个...

    明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771663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,恐师谢世,即问:“师!您听见吗?”   大师说:“勿问,以免妨害吾之正念。”   初五三更时分,弟子大乘光,含悲问师:“师父!上生弥勒内院否?”   大师微开双眼说:“得生”。说完,气息微弱,即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周叔迦:杌人集(1)

    八句咒。说星图品第五,说二十八宿事。观灾祥品第六之一,说人生所逢星纪善恶之相;六之二,说月在众星所应之事,及地动等吉凶。明时分别晶第七,说四时昼夜长短等法,及出古今夙习因缘。”〇按此说经图似即《摩登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473408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终有清朗时分。画中以苍松静劲竹来衬拖,风摇大树而根不动。风雨使人有行路难之感,而在斜风暴雨中,要站得稳,泥狞崎岖,也要坚忍前进,是一种人生经验。[xliii]还家就道,何畏风雨,吾人应有在风雨中等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

    五时」说的后三时分类时,慧远大力批判  这分类所显示的自浅至深、以大乘《涅盘经》为至上的构思  ,反映出慧远等视一切大乘经的态度。例如慧远指出为刘□  判属第三时的《大品般若》里有「无二(乘)无三(乘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373963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圆空,皆是在假名有下正见空,并以此为最终归宿,是即  以体法入空为了义。  注9 圭峰宗密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二论禅家三宗与三种教义的比  配,其中论「直显心性宗」时分为二类,其一云「即今能语言  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廖明活:初唐时期佛性论争的两个相关论题(1)

    解深密经》看,法宝所谓「解深密师」,当即是法相宗人。《解深密经》把佛陀的一生教学,划分为三个时段,推许自身的教说为代表最后的第三时段, 「是真了义」。[55] 解深密师把这三时分类,应用来判别见于佛经有关二...;而根据法宝的五时分类,它们都是佛陀晚年演说的经典,   p. 55  从而可推知变易生死乃是佛法后时的观念。至于增寿观念,它是小乘经「留寿行」观念的延展;[68] 其所出的《瑜伽师地论》设论每采用《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374056.html